2016年的最後一週,期許自己的思考、想法更有彈性一點,或者說,應該更開闊一點。
近期連續參加了兩個寫生活動,都因為畫出的作品不如自己預期,活動結束時不免感到懊惱沮喪,即使我知道事前工具攜帶不齊全,以及天候因素等等,多少影響了表現,卻仍耿耿於懷。
今年的我開始不斷提醒自己:對於自身的想法和情緒,要保持高度的觀察和覺知,很快的我就發現自己情緒受影響,其背後的成因,以及它的不對勁之處。
我發現自己投入了如此多的精神和時間研習繪畫,背後的動機固然一方面是熱愛繪畫,這是很正面的動機,較沒有疑問;但一方面也是希望藉此尋求經濟上的獨立,進而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。
想法是正確的,但隨著近日來汲汲營營的參加各種繪畫活動、「經濟獨立」的想法念茲在茲、督促自己要不斷求進步,連帶患得患失的感覺益趨頻繁,影響了情緒,我就察覺自己又走偏了。
連續幾晚沉澱了心情,我體認到:為了功利的目的從事繪畫,是絕不會有好作品的,也會遮蔽真實的自我。一切的過程應是順其自然、水到渠成,而不是揠苗助長、急於求成的。
體認到自己未來在人格上、經濟上終須獨立、不能依賴任何人,並讓自己為人處事更圓融、思維想法更成熟,隨時做好自立的心理準備,這才是正確的心態。
繪畫是我的志業沒錯,但如果將人生的成敗都押注於此,就顯得荒謬了。
活在當下,我的當下包含了哪些呢?每當我產生患得患失的感覺時,就這麼問我自己。
雖然在感情上不再有奢望了,但逐漸年邁的父母我需要照顧好、父親的公司我仍有股權,股東的權責要做好;公司美術設計的工作也是我在負責,這份工作也要做好、小妹即將生產,做哥哥的也要善盡關心的責任、一路走來認識的許多朋友,也都要時常聯絡彼此照應。
仔細一想,我要扮演的角色還不少呢!
單純做自己,太容易了,那意味著拋下一切置之不理,然而我深深地覺得:與許多人產生連結、有情感交流、有生命經驗的交互重疊、有共感共鳴,才是真實而豐富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