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尼斯市區一覽(2007/5/26)
事後回想起來,當初將尼斯、坎城等濱海城市的行程,安排在巴黎、亞維儂之後,是很不錯的選擇。
在巴黎,連續十數天馬不停蹄的參訪各個人文勝景:城堡、宮殿、教堂、美術館 ….;而在亞維儂,九成以上的景點都是古羅馬遺跡,在這些人文古都旅遊一遭,就好像享受豐盛的晚宴一般,一道道精緻美味的佳餚、一陣陣濃郁撲鼻的香氣,能消化吸收多少、何時該淺嘗輒止、何時該細細品味,端看人而異;其實在巴黎的最後幾天,同質性的景點我都選擇略過不去了,在欣賞了凡爾賽宮的雄偉壯麗、香堤城堡的典雅端莊後,隔幾天再去楓丹白露宮,就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讓我再買門票入場;而在聞名的聖哲曼德佩教堂、聖厄斯特教堂仔細的走過一遭,其餘中小型的教堂我也都只是匆匆掠過,不再仔細駐足欣賞。
雖然我也知道,往後再次來到巴黎不知是何年何月,但以餐廳的食客作比喻,這一餐我真的飽了,真的無法在裝下任何東西了,佳餚美食囫圇吞下肚,食之無味,是很可惜也很浪費的,不如將這些小小遺憾,留待下次享用;如此一來,往後我又有來巴黎旅遊的動機了。
而尼斯、坎城等蔚藍海岸的都市,也真一如蔚藍海岸這個名字,所給予人清涼、放鬆又開闊的聯想,在尼斯待了5天4夜,旅遊的心情煥然一新,就好像吃了一整隻烤雞、一大塊牛排之後,來了份蔬菜沙拉和果汁一般,適時的為我這次長途旅行作了調劑,在巴黎、亞維儂等濃墨重彩之外、添加了些隨意輕快的筆觸。
時速超過300公里的TGV列車,攝於尼斯維爾車站 (2007/5/25)
尼斯,法國南部大城,也是觀光重鎮之一,以濱臨地中海的舊城區為發跡點,隨著歷史推移演進,慢慢的向內擴展,5月26日一早,花費了不少力氣,我登上了位於山上、曾是城堡遺址,今已改建成觀景勝地的公園,一眼望去,清一色紅色屋瓦、白色外牆的建築物,以海岸為中心,往內陸擴散開來,許多並遍布到半山腰上,而最接近海岸的一小塊區域,建築物的樣式和用色,很明顯的和廣闊外圍的建築群不同,想必是舊城區了,而據我們下榻旅館的老闆詳盡解說:新市區主要發展工業,再不就是住宅區,而主要觀光區域和旅遊景點,都以沿岸的舊城區為主。
尼斯雖然是大城市,但並沒有地鐵,以公車為主;似乎我所到過的每個城市,即使都是有規模的大城,也個具不同最便捷的交通方式,像是日本東京,地鐵線路密麻如蜘蛛網,整個地層裡不同線路交會,深達好幾百公尺;美國的波士頓,地鐵老舊,也並未普及到城市的每個角落,於是就採公車地鐵合營的方式;而據我所知,洛杉磯舊金山等大城,似乎並沒有地鐵。
整個尼斯市區,走在街道上感覺十分舒適乾淨,空氣新鮮、道路開闊,陽光強烈但又不至於因過熱而流汗,一度以為好像來到了熱帶國度,但周遭修剪整齊的樹木和許多藤蔓造型的鐵柵欄,又將我的意識拉回到歐洲;具西洋古典風味的建築物整齊的排列在人行道之後,有些則蓋在斜坡、半山腰上,都漆以耀眼的白色,以至於搭在一樓的遮陽棚、窗台上的各種花花草草,看來更顯鮮明銳利、清爽宜人,濱海的澄澈藍天下,建築物耀眼的白、樹木鮮艷的綠,各色的花草、古銅雕像、小噴泉、藍白或藍綠相間的遮陽棚點綴其中,這是一副具陽光氣息,又不失寧靜雅緻的南部歐洲景象。
尼斯港口(2007/5/26)
20世紀初野獸派巨匠 ─ 馬諦斯,曾在尼斯居住一陣子,想必他畫中鮮明強烈的用色、大膽又活潑的筆觸,和居住環境有很深的關係,假使他一直居住在巴黎,受悠久歷史文化薰陶、新古典主義、寫實主義、印象派等畫派影響,應該就會呈現出細膩精緻、凝滯厚重的畫風;而尼斯和其他蔚藍海岸城市,海天一色、開闊舒適,雖並無豐富的歷史人文,卻帶給他繪畫方式的重大突破,讓他用清爽俐落、有如貼色紙一般的鮮明筆觸在畫布上揮灑。
城堡遺蹟公園附近有一座馬諦斯美術館,看來連建築物本身也都有馬諦斯畫風的影子,鮮豔的紅搭配明亮的黃,望著這座配色活潑的建築物,感覺內心都活躍了起來,可惜美術館本身在整修,因此就無緣一睹馬諦斯的畫作了。
除了明快活潑的市容,尼斯給予我印象最深刻的回憶,就是5月25日傍晚,剛抵達尼斯維爾 (Nice Ville)火車站,出站時看到的景象,除了一般歐洲城市常見的街景外,在拖行李走去旅館的途中,我居然看到了好幾家中國餐廳以及越南餐廳,或許是海港城市的關係,有許多異鄉客在此開業謀生;自助餐式的中餐價格並不算太貴(但也至少要6歐至7歐),頓時讓吃膩燻肉夾三明治以及沙威瑪的我樂不可支,因為總算有個定點可以飽餐一頓,不必買三明治餐風露宿了。
重鹹口味的中餐,上方的春捲是法國人愛吃的東西,包著生菜沾醬料吃
這裡的中式料理,口味當然不比台灣,我所吃過的不論是炒飯炒麵、青椒牛肉、蒜苗炒肉片、春捲等,口味都偏重鹹,每吃兩三口就得配白開水;同時所有菜色都擺在玻璃櫥櫃裡讓客人挑選,從色澤外觀可知都已經擺了好幾小時了,店員再將冷掉的菜餚用微波爐加熱,可想而知一點都不新鮮。
市區裡也有好幾家中國人開的雜貨店,對異國旅行背包客而言,泡麵是最經濟實惠又解饞的食物了,我和旅伴雖然在中式雜貨店裡找到了不少熟悉的食物,例如泡麵、蜜餞、台灣產的零食和飲料等等,但許多商品包裝上都積了一層灰塵,整個店裡也泛著一股異味,也沒差,食物沒過有效期限就好了,我們仍買了不少東西,出門在外,很多事情都得勉強遷就一些。
尼斯雖是聞名的海港城市,但沿岸都已開發成港口和碼頭,並不是我當初預想的休閒勝地,許多貨輪郵輪在此進出,碼頭上充滿著穿著制服或救生衣的工作人員,忙著卸貨或是開車運貨,許多觀光客也在此駐足,雖然大船的進港出港,景象很是壯觀,但是要戲水、作日光浴、騎水上摩托車、衝浪,還有欣賞泳裝美女,坎城還是最佳的地點。
聞名的坎城沙灘 (2007/5/25)
會到世界聞名的坎城一遊,真的算是賺到的,因為從亞維儂坐火車抵達尼斯,約下午3點多,到旅館安頓好時,也才4點半左右,5月的法國要到午後10點才天黑,有了這段空檔時間,當初的旅遊規劃也未在這一天排任何行程,火車聯票又可當日不限次數使用,位於尼斯附近的坎城,當然就是今日的首選了。
作一般火車從尼斯到坎城,約需要半小時,記得一下車走到坎城車站大廳時,火車站前就有好幾部名貴跑車,其中不乏寶馬、法拉利等,而人潮中也不時看到戴著墨鏡、衣著整齊、身材高大修長的男士,更有來自各國、身材臉蛋一流的美女,我始終記得和我同時下車的一對日本少女,由一個年紀較大的女人陪伴著出車站,不論身材、臉蛋、膚色,都是那麼的賞心悅目,有模特兒的架式,令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。
坎城火車站和聞名的觀光沙灘還有一段距離,於是我在車站旁的觀光中心領道導覽路線圖後,沿著和沙灘平行的街道一條條逛下去,逐漸向沙灘移動。
市區本身並無足可述的,和法國其它市鎮差不多,但是較為商業化,名牌精品店、服飾店、百貨公司、咖啡座布滿著整條街,來自各國的觀光客穿梭其中,街道似乎是因為遊客過多的關係,並沒有維持得很乾淨,我走著走著,終於來到了市政廳,也同時看到了聞名的坎城沙灘。
坎城市區,一如法國其他城市,總是滿佈著咖啡座 (2007/5/25)
坎城電影節60周年,躬逢其盛卻只能匆匆一瞥 (2007/5/25)
據說坎城沙灘是歐美許多二線三線女星,可以一脫成名的場所,而此地也理所當然的充滿著許多星探、或是從事演藝影視相關工作的人,整個觀光沙灘綿延數公里長,分成內圍和外圍,外圍就是一般遊客玩水嬉戲的場所,而有些地段若要游泳戲水還得要收費,沙灘上少不了比基尼美女,歐美的女生較大膽,甚至有不少直接曝露胸部的,而我站在堤防上,哈,當然也不敢明目張膽直盯著人看。
沙灘內圍緊鄰著堤防,則是一家家的啤酒屋和海鮮餐廳,堤防上又有些賣三明治和飲料的攤販,記得沿著海岸散步時,有場即將開演的大型晚會正在布置場地準備開演,整個沙灘的氣氛,在沙灘上戲水的男男女女嬉鬧聲、遊客熙來攘往的人聲、街頭藝人演奏各種樂器的聲音烘托下,十分活潑熱鬧,但餐廳招牌、海岸旅館、和各種活動的廣告林立,卻也商業性十足,不禁好奇在如此聞名的沙灘上嬉戲的男男女女,被一群又一群站在堤防上的觀光客駐足欣賞,是否真的有達到休閒娛樂的目的,還是他們根本就是樂在其中呢?
晚間8時許,走累了準備要離開這個資本主義味十足的沙灘,赫然發現人群增多了,把沿岸最大的一家飯店和不遠處的一棟建築圍的水泄不通,走近一看,斗大的標語提醒了我,今天居然是坎城影展,而且還是60周年,可惜我發現得太晚了,在夕陽中,我被擠在密密麻麻的人群外,只能選個差強人意的站立點,透過大型轉播螢幕看著遠遠的星光大道,人聲鼎沸,不時傳來許多歡呼聲,不知是哪位明星在大道上走秀,在狂殺底片記錄這難忘的一刻後,就坐火車返回尼斯休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