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(2012年10月9日到14日,隨桃園建築開發公會到日本吃喝玩樂觀摩考察,回國後寫了一篇遊記,原文刊登在2012年12月的桃園建築雜誌)

DSC04597  美麗的橫濱夜景


      飛機降落在跑道時的一陣晃動,搖醒了我的惺忪睡眼,隨後,中英日語的機上廣播、乘客們陸續從座位起身,伸著懶腰或打開行李艙、夾雜著此起彼落的安全帶解扣聲,對於有旅行經驗的人們來說,此時心中都會湧現一股興奮和期待:飛航終於結束,目的地的旅程即將開始了。

      本年度(2012)公會所舉辦的年度國外建案參訪行程,造訪的是日本東京及橫濱,筆者有幸與諸多建築業同業先進同行,對於許多團員來說,日本旅遊或許是個全新的體驗,眾所週知:它乾淨整潔的公共環境、領先全球的生活科技,每每都有值得觀摩借鏡之處;而一絲不苟的嚴謹民族性、守法而有禮的人民,更是令人印象深刻;因此個人雖然已來過東京旅游數次,仍抱著興奮期待的心情,隨著大家再次造訪這個國度。

      記得上一次來到東京,已是數年前了,滄海桑田,歲月更迭,世界局勢、全球大環境瞬息萬變;況且去年(2011)初日本又經歷了311地震,從新聞或報紙網路上,得知這次震災,對於這個國家產生了許多影響:有形的如建築結構設計和防災機制的改進、工商經營環境的轉變:無形的如政治社會生態、人文價值觀的改變等...,因此這次的來訪,也令我抱著些許好奇:不知道此次前往,和數年前我所認識的日本,有著什麼樣的不同?

DSC04247  

行程第一站:Aqua Tunnel 

      行程內容共計六天:主要停留在國際大港─橫濱,以及首都東京,都是處處高樓林立,滿是百貨商辦大樓的都會區,數不盡的名建築師、設計師各擅勝場、百家爭鳴,知名建築設計案隨處可見,而值得參訪觀摩之處,更可說是目不暇己、眼花繚亂。不過途中也會安排在郊區的休閒勝地 ─ 箱根停留一晚,同時造訪一些古寺、庭園等,讓大家在見識到已開發國家的先進文明,開拓眼界之餘,也有餘暇徜徉在幽谷深山中,放鬆身心,紓解旅途中的勞頓。

      旅途第一天的下午,一行人在出了海關後,隨即搭上了遊覽巴士駛離機場,伴隨著旅行的期待和新鮮感,大家都滿懷好奇的望著車窗外的景色;舉目所及,感到數年前旅遊的印象和回憶,此刻又全部湧現了:澄淨透徹的晴空、窗明几淨的高樓大廈、漢字日文夾雜的路標或招牌 ....,紛紛劃過眼簾:日本不愧是數一數二的先進國度:那乾淨無瑕的柏油道路、分隔島、隔音牆、高架橋等鋼筋水泥公共設施,個別看其外觀,都有如刀切豆腐一般的平整光滑 ; 整體看來,又仿佛經過縝密的幾何計算 : 以一絲不苟、分毫不差的方式排列著,直達眼界的盡頭。

      即使是刻板無變化的公共工程,都能如此整潔而美觀,使得我們車上一行人,特別是初次來到日本的團員,都感到不可思議,驚訝讚嘆聲不絕于耳。

DSC04233

海螢大橋收費站,過路費真嚇人~


      旅途的第一站是由成田機場前往橫濱市,途中會借道日本近年來引以為傲的重大公共建設 — 橫跨東京灣的Aqua Tunnel:這包括了銜接神奈川縣的川崎,長約5公里的海螢大橋;以及另一端:銜接千葉縣的木更津市,約莫10公里長的海底隧道,兩項造價高昂的交通建設(約1兆5千億日幣)於1997年通車啓用後,縮短了兩地約1小時的交通運輸時間,對於光陰如金、分秒必爭的工商業活動,尤其是像關東這樣高度都會化的地區,可說是大有裨益的 。

      跨海大橋上又有一座填海造陸而成的收費休息站,稱為海螢PA(Parking Area)人工島,我們一行人就在當地下車參觀,抵達觀景台後,時間已是約莫下午三點了,四周海天一色,遠方隱約可見橫濱市區林立的高樓大廈,微風徐來,令人心曠神怡,沐浴在耀眼的陽光下,也將我們遠來的疲憊曬的一掃而空。
在觀景區四處漫步拍照,或是在特產商店區閒逛了一陣,感到這仿佛是個位於大海中央的購物休閒中心,規模已不輸一般的百貨公司了,但奇怪的是人潮稀稀落落,並不特別熱鬧,而我後來好奇上網查詢,才知道日本交通收費站的收費,是以工程造價計算的:以普通小型車而言,光是通過這個海螢大橋收費站,單趟就需3000日元,大型遊覽車就更貴了,無怪乎此處的車流量並不多,更不用說人潮了,造價高昂的公共工程固然帶給人民便利,當然也是有其代價的,這也就是所謂取之於民、用之於民了。

 

DSC04234

海螢PA人工島觀景台


      隨後離開海螢人工島,經過的海底隧道─Aqua Line,也值得一提:以交通隧道而言,這是目前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,遊覽車經過隧道時,大家聽著導遊在車上描述其施工過程:當時隧道的建造方式是由兩地分別鑿地開挖,再於中間銜接而成的,在諸多嚴苛的條件限制下:像是位於海平面下60公尺、全長需達10公里、地盤結構脆弱、加以深海的高壓等等 …..,施工相當不易;而就在兩地分別挖掘,歷時數年的工程後,終於在1997年底竣工,據說當時隧道兩方施工處在海底進行銜接時,誤差居然不到20公分!日本的工程技術之精密和先進,真是令人嘆服。

      傍晚時分,我們徜徉在橫濱港的濱海公園,望著遠方的輪舶商船,在地平線上穿過金黃色的夕陽 ; 位處我們後方的是橫濱地標 ─ Cosmo World摩天輪,以及全日本第一高樓,也是我們今晚住宿的飯店 ─ LandMark Tower;夜幕低垂,整個城市逐漸被暗藍色籠罩,華燈初上,呈現出一片綺麗醉人的都會夜景,而眼前開闊的濱海公園,在夕陽熏陶下,將那如色塊般翠綠的草地、工整的人行步道、停泊岸邊的郵輪商船,還有往反流連的遊客們,都染上了一層香檳色的金黃,看著望著,很難想像150年前,在這個寧靜閒適的碼頭,曾發生驚心動魄的「黑船事件」,遙想當時,遠渡重洋的美國巨艦一聲砲響,震懾了茫然不知所措的日本幕府、更震醒了鎖國數百年的日本,隨後,王政復古、倒幕、大政奉還、明治維新 ....,這個國家開始走向近代化之路。

DSC04270

橫濱港旁的紅磚倉庫,有百年歷史,現已改建成購物商圈了

DSC04276

黃昏的橫濱港口公園


      曾經讀過描寫日本民族性的書,雖然印象已模糊,不過還記得一些重點:大意是說其民族性擅模仿學習,能從中截取精要,隨後又加以衍伸及創新,相信這也是一般人對於這個國家的印象,當晚在橫濱市區隨處散步參觀,從購物中心、地鐵、商店街、超市,直到睡前在60層樓高的窗外,遠眺著繁華的橫濱夜景,深感這個國家無論是軟硬體建設、科技文明,以至於人民的公共道德、行為秩序等等,都井然有條、面面俱到,不愧是許多開發中國家的模範和榜樣:自150年前的明治維新始,日本民族就發揮了團結一致的精神,全國上下一心,力圖擺脫舊傳統、致力西化、現代化,短時間內將自己的國家,從蠻夷小邦提升為一流強國,其強大的環境適應力和行動力、眾志成城的決心,無不令其他民族嘆服 ; 時至今日,日本人民仍維持著力學不倦的精神,大量汲取世界各國科技與文化的優點,加以學習、模仿、改良,最後轉為己用,而更難能可貴的,是他們在力求進步的同時,也並未忘記自身傳統的歷史與文化,無論是古蹟寺廟、民俗慶典、傳統技藝、宗教儀式等,都盡力維護,並巧妙的結合現代科技,加以發揚光大,無形中累積了許多了文化遺產,更形成了數不盡的觀光資源。

DSC04309

Landmark Tower購物中心的裝置藝術


      這一點在第二天造訪東京近郊的高尾山,以及旅途最後一天參觀的明治神宮,感受特別深刻:高尾山是東京近郊一處休閒觀光、以及登山運動的好去處,這座僅 500多公尺高的山,山頂有一座千年歷史的神道教藥王寺,聽來或許並不特出,若置身在其他國家,也頂多是個微不足道的景緻,但用心的日本人,就懂得為這個小小的山林古蹟施脂抹粉、憑添姿色:不僅規劃了多樣的特產商店區、詳盡的登山步道、還有方便的登山小火車,山頂的寺院更是受到了用心的維護:當我們一行人踏著古色古香的石梯、觀賞著山林美景,一路步行到寺院前,途中看到了許多樹木、地藏王像、天狗像,以及各地捐獻的石碑、石燈等等,相信都已年代久遠,雖顯得陳舊,但似乎都有專人維護和保養,各式大小景物,一塵不染、毫無殘破敗落跡象,更遑論瓶罐和果皮紙屑了。而登山小火車的設置,和隨處可見的導覽指標,也體現了日本善於利用現代科技,結合文物古蹟的特長,將科技的便利融入古蹟的參訪體驗中,讓來自本地外地的許多遊客,在觀賞美景之餘,都能感到身心靈的放鬆和舒適。

DSC04368  

真是幸運,據說富士山是終年環繞在雲霧中,難以拍照的

DSC04351

高尾山,位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,圖為山頂的藥王寺


      明治神宮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觀光景點,它供奉著對日本現代化有功的明治天皇,這個木造的寺院建築規模宏偉,有著近百年歷史,同樣也藏身於深山林壑,充滿了濃厚的古日本風情,正殿前的廣場平日用於節慶展覽,同時也是新人行結婚禮的熱門地點,日本的寺廟多設有販賣處,販售著五顏六色、形狀和大小不一的各式御守(亦即護身符),有保佑學業進步、生意興隆、感情順利、身體健康… 等多樣的功能,初看令人莞爾,卻又不得不讚嘆其作工之精細美麗。至于古跡本身維護之周到、保存之良好,亦是自不待言。

      較特別的是神社步道入口處的鳥居(中國稱為牌坊),由數人合抱的巨木製成,其旁的解說牌載明:這是日據時代由台灣運來此處加工完成的,看著似懂非懂的解說牌,邊聽著導遊數說著當年日本佔領台灣時,如何橫徵暴斂、巧取豪奪的歷史,一行人在詫異之餘,莫不以微笑點頭帶過。


DSC04385

第二晚,在傳統日本會席式餐廳用餐,這場景好像電影裡才看得到

DSC04697  

明治神宮,一對新人正舉行古婚禮儀式


      三國演義有句開場白說的好:「古今多少事,盡付笑談中」,我想用來形容這樣的感覺,是再貼切也不過:上個世代歷經的人禍戰亂、生死交關、日據時代人民生活的困苦....,隨著歲月更迭、集體記憶的淡忘,在後世的眼中,不過就是茶餘飯後的閒聊話題,這是現實的無情,也是時間的玩笑;日本軍國主義時代的惡行我雖已無從感受起,但反倒令我想起了一本書─"菊花與劍",內容詳述日本獨特的民族性:時而如菊花般謙卑、守禮、嫻靜,又時而窮兵黷武、強取豪奪、逞強好鬥:愛美而黷武、尚禮而好鬥、喜新而頑固、服從而不馴、自大而有禮….,這個文化表面平和美好,內裡其實充滿著劇烈的矛盾與對立。因此儘管我們欣羨於日本的文明昌盛、科技進步、凡事井井有條、人民守法有禮,是否也可進一步,細觀表相之下的實相,並反思凡事之一體兩面、福禍相依的道理?

arrow
arrow

    avid19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