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個人覺得:來到異國旅行,而且是自助旅行,才會喚起內心中封存已久的、甚至從未發覺過的另一個自我,這個自我有著和平日習以為常的自己截然不同的思考和行為方式,而這個從發覺到它的存在,直到逐漸蛻變成為它的過程中,是讓我十分驚奇的。

在台北,日復一日的上班生活中,每天睡醒張開眼,就理所當然的看見寧靜的房間客廳;梳洗完畢整理好衣著,沿著閉著眼睛都能走到、再熟悉也不過的上班路線走向公司,理所當然的讓汽車喇叭機車喇叭聲和人群喧鬧聲刺激我的耳膜、也又理所當然的找個小吃店解決我的早餐,然後理所當然的走到我的辦公大樓,搭電梯到五樓,開始著老闆認為理所當然的10小時以上坐在電腦前的一日生活。

重複著同樣的生活模式,久而久之任誰都會感官麻痺,不知享受為何物、不知休閒為何物,更不知真實人生為何物,偏偏台灣就是這麼個競爭激烈的環境,想工作想賺錢,就得付出許多生活上的代價,這種必要的犧牲,也是上班族的悲哀。


待了1年10個月的辦公室一景

反之,突然有這麼一天,離開了那任何人事物都理所當然的環境,將自己置身在十萬八千里遠的地球另一端,並要在陌生的環境待上好一陣子,沒有人認識你、沒有人陪伴你、也沒有人保護你、甚至沒有人聽懂你說的話,如此一來,要如何度過每日的生活呢?

猶如植物被連根拔起,從生長的環境移植到另一片土地一般,我得想盡一切辦法,利用我的所有知識常識、盡我所能,延伸我的觸角,四處搜尋我可以吸收消化的養分,再轉為己用:地鐵不知怎麼搭、某條路找不到、某個地點不知怎麼走 ...,英文再破、覺得再不好意思也得找人開口問,甚至比手畫腳也得明白個端倪或所以然;肚子餓了,飲食又不比台灣方便,我得邊走邊觀察,如何找到合理價位的餐廳解決一餐,逢週末所有店舖休息,我又得在週五提醒自己到超市購足兩天份的存糧:每天出門前檢查必備物品;每天記帳檢查是否超出當日預算;每天都得隨時注意身上錢財是否有安全藏好 ...;其餘生活上的許多細節:包括衣服髒了要找洗衣店或自己親手洗、搭火車公車的前一天得先到站裡詢問時刻、每到一家青年旅館都要把預先準備的問題列出,再逐一詢問、旅途中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也得自己調整情緒 …..等,多如牛毛。


在巴黎住的青年旅館

簡言之,自助旅行的特色,就是得自我學習如何在陌生的環境裡「求生存」,每天的食衣住行,所有生活問題都得自己發現、自己解決,雖不比自己的家鄉,至少也得盡力維持基本水平以上,讓自己維持一個衣食無缺的生活;這時才察覺:身為人每天所要處理的生活瑣碎居然如此之多;同時也發現,自己除了凡事都覺得理所當然、近乎懶散的那一面之外,也有盡力發現探索、仔細觀察探詢的另一面,並會在適時的環境和時機中展露出來。

自助旅行,在潛移默化中悄悄告訴了我許多事,我平常不曾察覺不曾注意的事,也讓我覺得自己像個真正的人,正努力呼吸著空氣、努力維持一個人的基本生活所需、努力的讓自己生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vid19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